片假名的演變及古漢語反切法
1.標示古漢語發音的「反切法」
- 假 : 舉下切。
- 僅適用古漢語,跟我們現在的唸法不太一樣。
2.片假名的演變
- [ 中文字->萬葉假名->片假名 ]
※關於「反切法」,在于美人、鄭弘儀主持的[新聞挖挖哇:台語的優雅‧20130108]裡頭有介紹,這一集的來賓有李坤成、苦苓、簡上仁,談論的內容非常有趣,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談論反切法的片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9W6VphwTsKs
@2014-07-28
※網友留言
- 粵語可以用反切, 很多字都合切。
- 不是假不对,下字古代读三声(上声),后来因为前面的浊音影响变成了四声(去声),所以当时切出来假字三声是没错的
- 「假」不同字義會有不同讀音,在「假期」時就是第四聲,也不能說是那個反切不對,因為「假」字還有「古雅切」,這就是「真假」時的讀音(以上無論國語或是粵語合用)...所以拿這個字作例子就大不合適了...
※K.回覆
- 感謝不吝告知。
這段影片試著把日語假名切割的方式,跟當時的時空背景之下的文字、語言用法來結合,增加學習者對於日語學習的趣味性,在影片裡的解說,對於真正的反切法是怎麼回事,可能是說得不夠清楚。
從各位的留言可以看得出來,想要完全掌握古人所使用的反切法拼音究竟是怎麼回事,以現代人在自己習慣的文化裡所使用的拼音方式來推敲的話,要考慮不同語言的用法、前面是否有濁音影響,還有在不同字義下讀音的差異,這困難度實在不低,我相信其它還有更多要考慮的規則,我個人也有興趣學習更多,不曉得大大有無興趣錄製個正經的反切法影片來讓大家一起學習學習呢?
留言
張貼留言